审稿周期:  90

发稿周期:  60

录用率:  3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篇均下载:  27.0次

《地学前缘》专题征稿

专题征稿 正刊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7日
征稿内容

《地学前缘》以对中国和世界地学研究具有广泛、重要影响的地质学科或专题为主题,由中、外地质学家共同撰稿,反映该主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发展态势、研究热点难点及与该主题相关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前缘研究成果。主题内容具有前缘性、基础性、交叉渗透性和大跨度性。

征稿方向

地球物质科学,地球结构、构造与动力学,地球表层科学

征稿栏目

从2007年开始《地学前缘》从以往的10个主题5年一轮回改为三个主题一年一轮回: 每年年初的两期基本固定为“地球物质科学”主题;需提前半年投稿,最后截稿期为前一年9月底。 每年年中的两期基本固定为“地球结构、构造与动力学”主题;需提前半年投稿,最后截稿期为当年1月底。 每年年末的两期基本固定为“地球表层科学”主题;需提前半年投稿,最后截稿期为当年5月底。 各期仍将保留“非主题来稿选登”。 在出版主题保持一定连续性的同时,可以及时插入富有重大前缘意义的主题内容。

撰写要求

稿件内容: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文献量分析作基础,展现国内外前缘研究态势,分析时应重横向评述,轻纵向追溯。本刊重点刊出前缘研究成果,支持对地学难点、热点问题作有益探索以及对重大学术问题提出创新观念和独到见解。论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简明;文字精练,一般在9 000字以内,要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和与之对应的英文摘要,并各配3~8个关键词。主要成果由作者独立完成。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由此引发的一切著作权责任都由作者自负。 来稿注意事项:(1)来稿需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术职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及从事科研情况。注明研究受何种基金(编号)资助。(2)图表名需中英文对照。表中测试数据应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量精度及误差范围等。(3)文中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参考文献写法: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在引用处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加方括号后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于正文中。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于当页。(1)专著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编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专著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M]∥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页码;(5)会议录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C]∥会议录编者.会议录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6)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前名后,姓首字母大写,名用缩写。 交稿方式:正文及图件均需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件(正文请存为*.doc或*.pdf格式);所有图排于正文后,每图必须提供单独的图文件;图件建议使用CorelDRAW 或Illustrator软件制图(存为*.cdr或*.eps格式),如用其他软件绘图,请转成*.tif文件格式;图中使用线段比例尺,汉字用华文中宋或宋体(一般为7.8磅或6号),西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7.8磅或6号),图中内容要与图注和正文叙述相符。

费用情况

审稿费:不收取审稿费 版面费:不详元/版 稿酬:不详

稿件语种

中文

评审录用

对高学术水平论文,尤其是对国家重大基金资助的系列研究成果,可以不受当期主题内容的限制及时刊出。

联系信息

联系人:马丽

Email:dxqy2@cugb.edu.cn

电话:010-82322973

实名登录
为了保护你的账号安全,请验证身份,验证成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使用手机 验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错误
提交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