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周期: 30 天
发稿周期: 180 天
录用率: 5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篇均下载: 36.0次
征稿对象 | 岩溶及水文地质领域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在该领域的教师及研究生 |
征稿内容 | 岩溶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环境地质等领域的新成果、新认识,努力为岩溶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
征稿方向 | 与岩溶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方法。 |
征稿栏目 | 主要有:基础理论、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等,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
撰写要求 | 1. 文稿应有新意、有创见,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资料可靠。论述有序、逻辑严密、文字通达、简明扼要,并保守国家机密。文稿篇幅(包括附图及中英文摘要在内)一般不应超过6000字。中文摘要要写成200~300字具有独立性的报道短文,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且以结果、结论为重点,并附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稍为详细 (需附对应的中文,以便审改),便于国际交流。文稿中的图表名需中英文对照。为便于文章的分类和检索,最好在关键词之后标出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2.文稿术语用字要规范,计量一律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专业术语务求标准、通用;量代号、生物学名、地层代号、元素符号等其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标书写要正确;外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中文含义、外文全称;外文中的中国地名,在没有专门规定的情况下,一律按汉语拼音书写。 3. 附图要写明图序、图名,并放到正文的相应位置上。图幅(包括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最大尺寸不超过160mm×260mm。插图要求字线清晰、比例和谐、图面整洁,分辨率不低于500,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图上;照片要求层次分明,分辨率不低于300。照片较多时,要拼成16开版芯的图版,并编好序号。坐标图用Excel或Origin等软件绘制。为保证印刷质量,请单独提供图文件,最好转化为.jpg格式。 4.文责自负,严禁剽窃他人成果。引用他人资料、成果时,务必要注明出处。 5.参考文献著录方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外加文献类型标识代码(图书:M;论文集、会议录: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电子公告:EB)的方法。参考文献著录时,如果被引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应全部写出,否则只写前3名,后面加“,等”或“,et al”,外文作者或编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不加缩写点。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1)图书:主要责任者. 题名[M]. 其他责任者. 版本.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引用页码. (2)论文集、会议录:文献主要责任者. 题名[C]//论文集、会议录主要责任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引用页码. (3)科技报告:主要责任者. 报告题名[R]. 主要责任者单位所在地:主要责任者单位, 年份. (4)学位论文:主要责任者. 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著析出文献: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M]// 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6)期刊析出文献: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析出文献页码. (7)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P]. 公告日期. (8)报纸析出文献:文献主要责任者. 题名[N]. 报名, 出版年-月-日(版次). (9)网上电子文献:文献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OL].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时间[引用日期].网址. 6.来稿请在篇首页地脚处附上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研究方向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并注明论文属何项目,项目编号、基金资助来源和文章所属项目成果获奖情况及获奖证书号,并将证书复印件一同寄给我部。为能客观地反映作者的劳动,来稿的作者署名,请按作者对论文写作的贡献大小排序,不同单位的作者,请用不同的数码标注于姓名的右上角处。 与您的约定: 1. 来稿不可一稿二投,并且拥有无可争议的著作权。 2.我们承诺一般在90 日内给出刊用与否的通知。作者在90 日内未收到退稿通知时不应将稿件另投他刊,否则视为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的稿件,本刊无条件弃用; 对其作者及其所在团队,编辑部保留有关权利。请您保留原稿,我们一般不退稿。 3.凡被采用的稿件,您应根据我们提供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向我们提交稿件全文和图件的全部电子文件。 4.稿件文责自负,我们有权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若进行实质性修改须征得您的同意,如您不愿编辑修改,或不同意收入电子网络数据库,在来稿中应事先声明,否则视为认可。 5发表后将按规定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和支付作者一定的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 6.对于国家863和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高水平文章,我刊将给予优先发表,并适当减免一定的发表费。 |
费用情况 |
审稿费:不收取审稿费 版面费:不收取版面费 稿酬:不支付稿酬 |
稿件语种 | 中文 |
联系信息 |
联系人:张玲 Email:carso@vip.tom.com 电话:0773-5812949; 传真:0773-5812949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邮编:54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