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周期: 60 天
发稿周期: 180 天
录用率: 4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篇均下载: 48.0次
征稿对象 | 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 |
征稿内容 | 一 装备建设与保障 (一)装备建设与发展 1.装备建设思想与装备发展问题研究 2.新时期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3.装备体系建设研究 4.装备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5.新型作战力量装备建设与发展研究 6.装备发展决策理论与实践 7.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生成 8.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9.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化研究 10.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二)装备论证 1.装备体系需求分析 2.装备体系建设论证 3.装备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 4.装备体系评估 5.装备作战适用性、作战效能及体系贡献度研究 6.装备发展需求论证理论、标准、方法体系 7.装备需求工程研究与应用 8.装备体系仿真建模方法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9.装备论证仿真模型体系 10.装备需求论证机制 11.装备需求论证综合集成环境 12.装备需求生成机制 13.装备需求管理 14.面向装备论证的多方案分析技术 15.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三)装备保障 1.装备综合保障 2.装备一体化保障 3.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4.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 5.精确保障 6.感知与响应保障 7.自主式保障 8.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特点规律研究 9.装备保障转型研究 10.装备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1.装备保障法规研究 12.装备保障模式创新研究 13.装备保障指挥研究 14.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15.装备保障力量建设 16.战时装备保障分析及建模 17.基于状态的维修(CBM) 18.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19.装备保障方案确定与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0.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确定与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1.装备物流技术研究 22.装备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研究 23.装备战场抢修理论与应用 24.装备保障效能评估 25.新型装备故障规律研究 26.装备维修质量管理 27.装备保障信息管理 28.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研究 29.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四)装备管理 1.装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2.新型作战力量装备使用管理及形成作战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3.装备管理法规制度研究 4.装备管理预测与决策 5.装备精细化管理 6.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管理 7.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8.装备管理质量与绩效研究 9.装备管理效能评估 10.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五)装备试验 1.装备作战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 2.装备体系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 3.装备试验理论体系 4.装备试验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5.装备试验风险控制方法与技术 6.新型作战力量装备试验研究 7.装备试验大数据分析技术 8.装备试验数据资源建设研究 9.装备试验指挥理论的创新研究 10.装备试验组织指挥模式创新研究 11.装备试验方法与技术 12.装备试验管理 13.装备试验质量管理体系 14.装备试验体系建设与发展 15.装备一体化联合试验设计与方法研究 16.装备作战试验评估方法研究 17.装备综合试验与评估 18.装备作战适用性、作战效能及体系贡献度试验研究 19.装备复杂电磁环境试验设计与方法研究 20.装备试验保障研究 21.装备保障性试验的理论与方法 22.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六)装备采购 1.装备经济研究 2.装备采购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3.装备采购法规体系 4.装备采购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5.装备采购管理 6.新型作战力量装备采购研究 7.装备采购全寿命费用控制研究 8.装备采购数据资源建设研究 9.装备采购风险控制方法与技术 10.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七)军民融合 1.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2.军民融合基本理论 3.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4.军民融合法规政策 5.军民融合国防动员 6.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7.军民融合装备保障 8.军民融合信息管理 9.军民融合通用标准 10.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二 军用车辆工程 1.军用车辆总体理论与技术 2.军用车辆系统论证与仿真评估理论与技术 3.装甲车辆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 4.军用车辆测试及试验技术研究 5.机–电–液系统典型故障模式及机理研究 6.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 7.装甲车辆热管理技术 8.装甲车辆红外特征分析与抑制技术 9.装甲车辆高效冷却散热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10.装甲车辆新型动力传动技术 11.装甲车辆动力传动装置匹配技术 12.装甲车辆动力传动装置电控技术 13.装甲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研究 14.军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 15.装甲车辆动力舱空气流动与传热研究 16.军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运用技术研究 17.军用车辆发动机燃料研究 18.军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性能及技术状况劣化规律研究 19.装甲车辆发动机失效分析 20.装甲车辆发动机载荷谱理论与技术 21.装甲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热量匹配与管理 22.军用车辆传动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23.军用车辆系统复合传动理论与技术 24.军用车辆高效驱动与控制技术 25.军用车辆传动系统摩擦与润滑技术 26.军用车辆传动元件基础理论与技术 27.轮式车辆速差转向技术 28.分布式机电驱动总体设计技术 29.液力元件流场测试和可视化技术 30.军用车辆悬挂系统变阻尼、变刚度振动控制技术 31.军用车辆悬挂系统自适应控制 32.军用车辆主动悬挂系统与馈能悬挂系统 33.军用车辆路面谱测试方法研究 34.军用车辆路面谱与强化试验 35.越野车辆行驶载荷的估计方法研究 36.装甲车辆减重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37.军用越野车辆的机动性评价方法研究 38.两栖装甲车辆水上机动性研究 39.轻型车辆薄壳车体结构裂纹产生机理研究 40.轻型车辆薄壳车体结构可靠性研究 41.空降车空降着陆的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 42.空降车用缓冲气囊系统技术研究 43.履带与地面之间的动态压力–沉陷关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44.车辆典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45.车辆典型连接结构件的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46.流体传动系统控制与仿真 47.高机动履带车辆通过性能研究 48.履带车辆行动系统结构及参数匹配技术研究 49.军用车辆人-机-环理论与技术 50.装甲车辆作业环境与评估研究 51.电传动车辆总体方案与匹配技术 52.电传动装甲车辆动力学、运动学研究 53.车辆动力系(履带式、轮式)建模与仿真 54.装甲装备车炮匹配与系统优化 55.装甲车辆行驶平顺性与射击精度 56.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系及其控制 57.特殊环境(高温、高湿、严寒、高海拔)装甲车辆的动用 58.综合传动系统磨擦片技术 59.特种车辆理论与技术 60.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三 兵器理论与技术 1.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分析 2.武器现代设计理论与总体技术 3.高射频自动发射技术 4.超远程火炮与弹药技术 5.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武器技术 6.定向能武器技术 7.武器与弹药精确化、智能化技术 8.现代发射与控制技术 9.发射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10.发射系统仿真与自动检测 11.发射效应及其控制技术 12.发射安全及可靠性技术 13.发射系统试验技术 14.超高速发射技术 15.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 16.终点效应与目标毁伤技术 17.高毁伤终点弹道学理论与技术 18.弹箭弹道理论及应用技术 19.弹道飞行仿真技术 20.弹箭空气动力学理论与技术 21.弹道理论与弹箭控制技术 22.创伤弹道学理论与应用 23.武器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与仿真 24.武器系统安全工程 25.武器系统对抗技术研究 26.武器系统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27.武器系统电磁防护与兼容理论与技术 28.装备运用环境与防护技术 29.武器站评估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30.武器站振动机理研究 31.武器轻量化设计 32.高机动履带车辆行进间射击精度研究 33.武器训练模拟 34.新概念、新原理弹药理论研究 35.弹药装药与炸药应用技术 36.弹药推进剂应用技术 37.炸药与安全技术 38.弹药毁伤性能与机理 39.弹药系统理论与评估技术 40.弹药再生利用与安全技术 41.弹药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 42.弹药储供保障与安全防护技术 43.弹药可靠性理论与技术 44.弹药系统抗过载技术 45.软杀伤武器与弹药技术 46.新型装药战斗部对装甲的破坏效能 47.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48.陆战平台电防护总体及关键技术研究 49.陆战平台电武器总体及关键技术研究 50.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 51.强激光武器技术 52.电磁发射与电磁驱动技术 53.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
征稿方向 | 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专题学术论文及综合述评 |
征稿栏目 | 院士论坛、专论、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 |
撰写要求 | 1.文章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读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不涉及国家和军队秘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篇幅一般不超过5 000字。 2.稿件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首页地脚处注明投稿日期,基金项目(类别及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和学位)。 3.摘要应完整,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简洁,排除常识内容,避免与题目重复;独立,不得引用文中参考文献号、图号和公式号;具体,尽量说明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一般采用报道式文体,以250字为宜。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关键词的选词要规范,个数一般为3~8个。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要一一对应。 4.正文通常包括:引言、试验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一般分层次论述,各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引言不编号),如“1”、“2.1”、“2.2.3”等。“引言”应开门见山,要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交代相关研究背景、作者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意义等。“结论”应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先前已报道过的研究工作的异同;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 5.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物理量符号一律用斜体,矢量和矩阵符号用黑斜体,单位符号和词头用正体字母。图表只需附必要的,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插图应大小适宜,主辅线分明,用计算机绘制。需彩色表现的图片请提供彩色照片,要求图片清晰,层次分明。表力求简明,须用三(横)线表。图表内容勿与文字表述重复。 6.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一般不少于10篇。军队内部文献和军内发行出版物不得引用。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顺序统一编号并列于文后。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加“,et al”),外文作者采用姓前名后格式,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如Follen G J。各类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专 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 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 文 集 [序号] 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报 告 [序号] 作者.题名[R].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标 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专 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发表日期)[引用日期].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论文集析出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 [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未定义类型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费用情况 |
审稿费:无 版面费:不收取版面费 稿酬:不支付稿酬 |
稿件语种 | 中文 |
评审录用 | 1.凡投本刊的稿件,请同时投送电子稿,并出具单位保密审查证明。本刊将在2个月内完成论文审定,并通知作者录用结果。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稿件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其中包含参加网络版的稿酬),并赠送作者样刊。凡属国家、省部级各类科学研究(含国防科技预研)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来稿时请注明,本刊将优先录用。 2.本刊对所有来稿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对发现存在抄袭、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的作者,本刊3年内不接受其稿件。 3.投稿方式:1)军网网站(请登录http://xb.zjbgc.mtn/zjbgc,或进入装甲兵工程学院主页后选择“学报采编平台”);2)互联网(E-mail:xuebaozjb@163.com)。 4.联系方式: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072 联系电话:010-66719164 010-66719443 010-66717363 |
联系信息 |
联系人:王老师 Email:xuebaozjb@163.com 电话:010-66719164,66719443;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邮编:100072 |